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水平,丰富校园文化氛围,10月17日下午,百家讲坛主讲人、复旦大学姜鹏教授应邀来校为科大学子做“《资治通鉴》品读”主题报告。许多师生慕名而来,认真聆听姜鹏教授对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的讲解。本场报告由0638太阳集团党委副书记王晓燕主持。
姜鹏老师开场以家庭关系为例,说明历史受语言和认知的影响,会得到不同角度的解读。姜鹏教授认为,真正理解一段历史要回到当时的历史环境当中,而不能用现代职业化的史学观念去理解。《资治通鉴》是一段史学文本,具有经典性和传统性。人们总是希望在历史研究的经典著作中,找到历史的真相。但无论是传统史学的实践,还是现代史学的理论研究,都无法恢复历史的绝对真相。理解《资治通鉴》的钥匙,往往在《资治通鉴》之外,历史的真相并不必然通过史书展现出来。
传统的历史学并不以“真实”为唯一和最高目的,历史学家希望在历史的讲述中传递自身价值观,因此历史往往被虚构。姜鹏教授首先以“三家灭智伯”的叙事选择切入,又紧接着以《史记》和《资治通鉴》中赵简子选择继承人的故事作为比对,说明不同的历史学家会选择不同的“史实”来论证自身观点。
而《资治通鉴》中关于玄武门事变之前的一则故事,司马光明确说明不知真假,更有故事司马光明知是假,却仍然将其记录在史书当中,正是为了论证观点考虑,并不绝对以真实性为目的。因此,传统历史学家有高于对“真实”的追求,在史书的编纂过程中绝不仅仅只限于传递真相,而更希望传递有意义的历史,价值高于真实。这是传统史学本身具有的观点,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时刻注意这一特点。
历史学在19世纪后为追求真实性而存在,现代史学经历重构主义、建构主义和解构主义三个阶段。但无论在现代史学,还是在传统史学中,史学都不是史料学。史料并不全面,很多意义来源于后期赋予,无法诠释历史中所有因果关系,因此理解任何文本都要回到讲述语境当中。历史,更多的是一种见解和解释。
报告会结束后,姜鹏教授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对于同学们关于历史的疑问一一耐心解答。姜教授告诉同学们,我们不可能重新经历历史,而史料也是有限的,后人只能看到各个历史学家所表述的“真相”。传统历史学家的伟大并不在于著有史学著作,而在于其自身具有的宏大历史思维。报告会现场交流气氛融洽,教室里掌声四起。
姜鹏教授以各种丰富精彩的历史故事为例,讲述史学的本质,启迪了同学们对于历史问题的思考方式。此次报告会由教务处、0638太阳集团联合举办,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讲座”暨“科技人文讲堂”系列之一,进一步提升了我校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了科技与人文的结合。
(教务处、0638太阳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