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8日,我校“学术活动月”之“以地球为尺度的科技传播——如何助力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学术沙龙在中区青年之家会议室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校团委、0638太阳集团分团委主办,校研究生会、0638太阳集团研究生会承办。本次学术沙龙由0638太阳集团科技传播系的周慎特任副研究员主讲,全校各院系30余名同学参与了此次活动。
周慎老师首先向大家描述了1850年以来全球变暖趋势,介绍了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历史发展与新形势,应对气候变暖的国际行动和中国的“双碳”目标承诺。周老师指出中国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面临“起点强度高、实现时间短” “与碳排放脱钩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和新动能尚在探索”等挑战,科技传播必须发挥其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夯实发展模式系统变革的社会基础,与科技创新一道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随后,周老师从科技传播的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及传播科技的信息通讯技术两个方面入手,与在场同学探讨了科技传播“为什么要,为什么能”助力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以及“如何能”的问题。周老师指出对于科学传播功能的认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科技传播工作者需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共建绿色家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接着,周老师通过多种样态的科学传播形式,给同学们建立了科学传播与教育助力碳中和的感性认识,并在梳理各方碳中和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事前、事中、事后的三阶段七环节碳中和框架,并系统论述了科学传播在各个环节中的重要作用。在越发重要的国际传播中,周老师还提示“碳”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元素。
周老师认为科学传播与教育应当成为优先事项,为应对全球共性挑战储备未来战略科学家。周老师结合双碳目标时间点和科技创新 “三步走”时间点,绘制“双碳”科学教育时间表,提出更好发挥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一体两翼的协同作用,加快“使命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投资”,促进绿色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就传播科技与碳中和战略目标而言,周老师与大家讨论了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代表,如何赋能与反赋能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在赋能方面,周老师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为具体减排和增汇场景提供技术解决方案,监测削弱碳汇固碳功能的破坏/非法行为,衡量和评估碳达峰/碳中和的进程与趋势等;在反赋能方面,周老师指出人工智能基础层、技术层及应用层的碳排放问题都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最后周老师回应了“零碳”“元宇宙”“人口结构”等社会热点问题,提醒我们要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角度出发去思考技术带给整个社会的帮助与危害,引发在场同学深思。
在提问环节,周老师耐心回答了同学们从不同学术背景出发提出的关于“减碳的同时保证生活质量不降低”“科技艺术如何做到更接地气”“科技传播融入中科大的碳中和担当中”等问题。周老师表示科技传播需要跨学科的研究,欢迎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一起参与到科技传播的研究与实践中来。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踊跃地向老师提出疑问,后因场地时间限制同学们才意犹未尽的结束。本次活动也圆满落幕。
此次学术沙龙从人文学者的视角出发,探讨了科技传播如何助力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不同学科之间的互相交流,不仅能碰撞出新的灵感火花,而且加强了院系之间的学术交流,拓宽了学术视野,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相结合,是我校新文科建设的重要一步。
(0638太阳集团研究生会 李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