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文化与科学融合成果在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获新华社聚焦报道

发布者:贾倩发布时间:2023-06-25浏览次数:108

6月10日是我国第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活动的主题为“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新华社聚焦我校手工纸研究所(简称“手工纸研究所”)、教育部-我校文房四宝工艺传承基地(简称“文房四宝基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融合研究成果,专题策划撰写了《非遗正青春|显微世界里探寻“纸寿千年”的奥秘》《非遗正青春|“微”探文房四宝的“青春”密码》两篇新闻,发布仅3天综合浏览量已突破200万。

《非遗正青春|显微世界里探寻“纸寿千年”的奥秘》重点聚焦我校手工纸研究所的科研工作,以研究所面向中国手工造纸行业及非遗人群需求、国家“冷门绝学”重大文化战略部署需求为中心,报道了科技手段赋能手工造纸这一古老文化遗产的实验研究工作。

手工纸研究所所长为科技传播系汤书昆教授,研究所自2016年承办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三部委联合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目前已经成功连续举办12届、培养了243位手工纸相关非遗传承人。研究所深度挖掘全国范围现存的手工造纸工坊及传承人,通过在中国科大为期30天的驻校研修,让这些依靠祖辈经验成长的手工造纸非遗传承人感知和学习如何用科学思维和实验分析方法去改进、提高自己的整体素养,讲好当代中国非遗的传承发展故事。

“冷门绝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类项目,指对国家发展、文明传承、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或填补空白价值,但目前投入不足、人才匮乏、研究断档、亟需抢救的相关学术研究。针对这一国家重大文化战略部署,手工纸研究所基于15年的手工纸田野调查积累撰著《中国手工纸文库》(第一期十卷本,1080万字),于2021年获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立项。研究按照西南五省少数民族手工纸演化的历史文化谱系进行深入挖掘和系统整理,旨在从整体上填补中国手工造纸学术地图的空白区,完善该冷门学科研究架构中具稀缺价值的重要模块。

文房四宝基地首席专家为科技传播系汤书昆教授。《非遗正青春|“微”探文房四宝的“青春”密码》重点聚焦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中国文房四宝基地的科研工作,文房四宝基地与我校美丽科学团队、国仪量子电镜研究团队合作,基于规范的取样方法,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通过超高清微观摄影、文化故事创意构思,将经典的笔墨纸砚组合融入传统水墨风格的武侠效果呈现给观众,在展现其微观形貌的同时解读其中的独具魅力的科学原理。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此次适逢中国第七个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新华社聚焦报道我校传统文化与实验科学融合探究成果,是对我校传统文化研究创新成果的肯定。科技传播系将以此为契机,结合当前行业实际诉求与国家实际问题,进一步加强从科学角度去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力度,在立德树人的同时,从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等角度为学校特色文科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供稿:教育部-我校文房四宝工艺传承基地、科技传播系)

新华社报道链接:

《非遗正青春|“微”探文房四宝的“青春”密码》

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1544694?d=134b1d2&channel=weixin

《非遗正青春|显微世界里探寻“纸寿千年”的奥秘》

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1542529?d=134b1d1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