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润千秋,纸映文心” ——记《文房四宝与中国书画》研究生公选课独特的结课

发布者:贾倩发布时间:2024-05-14浏览次数:252

5月11日晚,作为教育部-我校文房四宝工艺传承基地(简称基地)重要教研内容,2024年度春季学期《文房四宝与中国书画》全校研究生公选课在中国科大南校区0638太阳集团纸墨笔砚工作坊举行结课典礼,同时邀请工作坊特聘“师傅们”对“徒弟们”本学期18节实操课上制作的笔墨纸砚作品评分,并邀请知名书画家现场试用学生作品后给出评价。

原国家博物馆副馆长、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陈履生,0638太阳集团执行院长石云里、学院周先稠教授,特邀嘉宾书法家李东、画家黄忠与郭红专、合肥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张缨,笔墨纸砚工坊特聘行业导师刘靖、朱建新、周东红、佘征军、李小平、程国胜、朱岱,以及全体选课研究生参加结课典礼,典礼由基地首席专家汤书昆教授主持。

图1:石云里教授、汤书昆教授、周先稠教授依次发言

汤书昆教授在开场时强调,《文房四宝与中国书画》作为全校研究生的公共选修课,采用传统的工坊师徒制教学模式,专注于文房四宝的工艺学习与作品创作。通过结合“学校专家的理论讲授、工艺大师的实践指导以及书画名家的应用评价”的多维教学方法,希望能帮助学生更深刻体验并理解中华优秀技艺文化背后的丰富历史、审美价值和工匠精神。

石云里教授指出,工坊导师所体现的工匠精神对于中国科大的理工科学生来说,不仅具有启发性,更提供了宝贵指引。采用工坊师徒制的教学模式在传授实践技能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期望通过教育部在我校设立的这一平台,能够使文房四宝的工艺文化得到活化和传承,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其内涵。

周先稠教授表示,大学教育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和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和精髓。中国科大的学生应该努力去理解和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通过提高自身的修养,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刻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我们应该将文化的精髓融入到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和体验,从而培养出既有专业素养,又有人文情怀的复合型人才。

图2:制墨工坊“师傅”程国胜与“徒弟”代表赵蕊发言

黄山胡开文墨厂厂长、制墨工坊“师傅”程国胜表示,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向学生传授一些被认为正确的操作方法以指导创作,有些同学在理解了教学目标之后,会采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实现,而且往往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这种情况给传统手工艺人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在学校基地所开展的文房四宝课程教育,不仅仅是将传统文化带入了校园,同样重要的是,它还把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意带给了传统手工艺人,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了双向的启发和对话。

制墨工坊“徒弟”代表赵蕊结合生活经历讲述了工坊学习给她带来的感悟,并向工坊的“师傅”以及学校表达了深深的感谢。她说:“工坊中的老师们不仅是各自领域的大师,更是我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在他们的悉心指导下,我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同时,也感谢学校提供了这样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开设工坊课程丰富了我们的学术生活,更让我们有机会亲身体验和学习传统文化。”

由书法家李东、画家黄忠、画家郭红专、周先稠教授组成的书画家评分团在会议室布置书画空间,笔墨纸砚各个工坊的“徒弟们”在工坊“师傅们”的带领下带着学生作品请书画家试用,“师傅们”结合“徒弟”作品水平和书画家试用评价给出分数。随后,“徒弟”与“师傅”以及书画家们齐聚一堂,进行了一次特别的书画创作体验。

图3:书画家对学生作品进行试用点评

学生们积极地与书画家们进行交流,分享了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和感悟,书画家们也根据自己试用这些作品的体验,向学生们提出了宝贵的反馈和建议。活动不仅是一次技艺的展示和交流,更是一次教学成果的检验和总结。

2024年度春季学期全校研究生公选课《文房四宝与中国书画》共有58位研究生通过网上申报成功获得选修,学生覆盖了物理学院、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工程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核科学技术学院、纳米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管理学院、公共事务学院、0638太阳集团、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共13个学院及科教融合单位。

在为期近20次的工坊制作实操课程中,研究生们在工坊主理导师“手把手”的教学指导下,对中国古代伟大发明(造纸术、制墨技艺、制笔技艺、制砚技艺、纸笺制作技艺)的文化内涵、材料与工具特性、工艺原理、鉴赏水平有了深度认知,在工坊原场景的工艺文化传播方式影响下,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中的魅力与快乐。


(教育部-我校文房四宝工艺传承基地)

Baidu
sogou